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刘维忠“行水化瘀”法论治不寐兼水肿临证经验

刘维忠教授重视中医经典旁及各家学说,对近代医家的临床思路及用药特色颇有研究。擅长治疗失眠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过敏性皮肤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肠炎性疾病。
 
失眠主要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似睡似醒,或醒后不能入睡;重则彻夜不寐,睡眠时间及深度严重不足,是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1]。中医又称为“不得眠”“目不暝”,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不寐的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变,只有正确认识它的病因病机,才能准确地辨证论治,指导临床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文章对治疗不寐兼水肿的经验浅述如下。
 
不寐的病因病机
不寐可由诸多原因导致,其致病因素颇为复杂,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所致,如《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杨扶国[2]认为,胃络通于心,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影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邪气上扰于心,因而出现卧不安。脾胃同居中焦,又称半上半下之枢纽,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维持都是以气血作为基础[3]。而喜怒哀乐以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血脉不畅致血瘀。此外劳倦过度伤脾,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失常,气血乏源,可使气血两虚而致瘀。张兰坤等[4]亦认为,肝不藏血、魂不守舍是失眠的关键病机所在。瘀血阻络,血行不畅,血不归肝、魂失所养、魂不守舍也可导致失眠。虚证多由劳倦过度、久病年老体虚发展而来。而王少敏[5]同样认为劳心思虑太过,既暗耗阴血,又累及心脾,影响脏腑气机。心血亏虚则心神失养,脾伤则纳食少,气血乏源,营血亏虚,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不安而失眠。游秋云[6]认为老年人脏腑亏虚,肾精虚损,以及髓海空虚,脑窍失养是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
 
当代医家论瘀和不寐
从“瘀”论治不寐。王秋萍[7]将顽固性失眠责之于瘀血内阻,全身气血运行不畅,加重心主血脉之功能,故心神不安。舒进田等[8]遵“血气不合,百病乃生”的指导思想,认为不寐与瘀血关系密切,其病机不外乎虚、实二端,实则多因情志失常,肝郁气滞,日久成瘀,血气失和,脏腑失调,致使不寐;虚则多为脾,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气弱,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肝不藏血,心失濡养,因虚致瘀,导致神无所依,魂无所藏,而作不寐。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马学玉[9]认为,随着不寐不愈迁延日久,亦可形成“瘀血-不寐-瘀血”的恶性循环。
 
临证经验
刘维忠教授经长期临床总结,亦认为不寐兼水肿以“血瘀”之证最为常见,对不寐病机及治疗方面,尤其对血瘀理论指导临床深有感触,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刘教授认为在临床上若血瘀致病者,水液代谢不畅,常可出现水肿,若是水肿者,水湿蕴结,阻滞气机运行,则可见瘀血之证。究其根源,不外是血水相伴,互推互化,而易相互影响甚至阻碍。《灵枢·邪客》谈到,营气与津液相调和,“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营气和津液,乃后天水谷脾胃气化所生,其中津液归属于血液,流注于脉中,为血液之主要来源之一,故有津血同源一说。血水二者特殊的生理关系,决定二者的转化必须依赖于气化功能的正常。如果人体气化功能异常,血水不得正常输布,滞于脉道或不循常道,则必会产生水饮和瘀血,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而此二者生化同源,同行于脉络中,处于动态的转化过程,故不能严格将瘀血和痰饮分开而论,单论一者。因此,刘教授在治疗此类病时发现二者常因机体气机运动异常而相互影响,如瘀血所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则进而津液运化出现失常,津液不行不化即成水湿痰饮;同理,水湿痰饮亦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典型案例
患者某,男,72岁,2018年6月21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失眠半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年轻时出现失眠,后失眠渐愈,后因劳累导致失眠复发。平素每日服阿普唑仑3片(0.4mg/片),劳拉西泮2片(2mg/片),每晚22:00点开始休息,凌晨3:00~4:00点醒,睡眠约5h,多梦,唇色紫暗,目眶色黑,饮食尚可。近1个月伴双下肢水肿,咽干、口苦、情志易怒、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紫暗,舌下静脉迂曲,苔黄腻,舌质暗红,脉弦涩。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西医诊断:失眠;局部水肿。中医诊断:不寐;水肿(血瘀证)。治宜:益气活血安神。拟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甘草10g,柴胡8g,川芎30g,桔梗15g,川牛膝30g,党参15g,大黄(后下)6g,首乌藤60g,远志20g,珍珠母(先煎)30g,丹参30g,桂枝10g,茯苓30g,陈皮20g,当归15g。服药同时嘱患者食用中医食疗单验方,炙甘草10g,炒酸枣仁30g,冬小麦50g,黄黏米1把,大枣5枚。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饭后1h服。
 
二诊(2018年7月5日):用药7剂后,失眠基本好转,双下肢水肿减退。效不更方,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加减,现患者醒后浑身重疼,腰部尤重,大便偏干,苔白腻,舌质暗,舌下静脉迂曲。故在上方基础上去甘草桂枝珍珠母桔梗远志加水蛭2g,杜仲10g,秦艽10g,黄芪20g,大黄柴胡各加量到10g。
 
按: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治胸中血瘀之症。方中川芎丹参、水蛭活血祛瘀,使瘀去血生,配伍当归活血养血,祛瘀而不伤正;柴胡疏肝解郁以条达气机,桔梗载药上行可作舟楫之功,使药力发挥于胸中血府,兼可助柴胡开胸理气,另外,牛膝可引瘀血下行,二者一升一降以使气机通畅;首乌藤,甘平,入心肝二经,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与远志珍珠母配伍,增强养血安神定惊之功;党参陈皮茯苓补气健脾,祛邪而不伤正,同时茯苓配伍桂枝甘草,渗泄水湿;大黄,不仅取其苦寒燥湿之用,更寓活血化瘀之意。升降同调,气血同治为特点,方中大黄柴胡为君,一降一升,攻散瘀血,兼以调畅气机,更应重视血水同治之法,在活血祛瘀之余,佐以利水消肿之品,将肌肤间滞留的血水,借助肾气的气化功能进行调节,疏导本已停滞的血水入膀胱,继而排出体外,由此达到消肿祛瘀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对于血瘀致诸疾患多可据证选用。
 
参考文献
[1]娄爱琴, 马云枝.马云枝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失眠症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 (1) :153-155
[2]杨扶国.失眠的证治方药与验案.江西中医药, 2010, 41 (1) :24
[3]马天驰, 王彩霞.“治脾以安五脏”学术思想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 (1) :39-41
[4]张兰坤, 过伟峰, 盛蕾, 等.基于肝藏血舍魂理论探讨从肝论治失眠.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10) :4519-4521
[5]王少敏.浅议中医诊治失眠症.现代中医药, 2009, 29 (3) :52
[6]游秋云.老年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探讨.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 (11) :2966
[7]王秋萍.顽固不寐证从瘀辨治一例.华夏医学, 2009, 19 (4) :643
[8]舒进田, 石建太.活血化瘀法治疗不寐小议.陕西中医, 2009, 30 (4) :511
[9]马学玉.不寐从瘀论治体会.陕西中医, 2001, 22 (2) :127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梁娟娟 刘维忠

上一篇:肿瘤失眠常见分型及中医辨治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