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陈宝贵教授遇到此类病症,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炒黄),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后下),炒山药15克,黄连3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方解:《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五更时分正是阴寒内盛,阳气萌发之际,如平素脾肾阳虚不足,此时则更甚,肾阳不能温煦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泄泻。《医方集解》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五更泄治疗应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为主。上方中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山药四药性皆温,功在温肾暖脾;白术、砂仁,一温一香,功在补脾虚而除脾湿;五味子酸温,用以涩肠止泻;陈皮性温,可健脾除湿;防风为风家之要药,可以升发脾阳,祛除肠道之湿邪,还可缓肝急;黄连用以佐治诸药;甘草用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效。
加减:脾阳虚甚者,加党参10克,干姜10克,茯苓10克;肾阳虚甚畏寒者,加肉桂6克,附子6克;腰膝酸软者,加炒杜仲10克,川断10克;完谷不化者,加内金10克,焦三仙10克;腹部胀满者,加木香10克,厚朴6克;肝郁脉弦者兼腹痛者,加炒白芍15克,生麦芽10克;泄泻甚者,加石榴皮15克或诃子10克;大便带血者,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0克。现代研究也表明四神丸及其组方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有良好的涩肠止泻作用。
五更泄之病因主要由脾肾阳虚引起,可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法取效,上方加减应用主要针对此证型而设,其他病因引起的五更泻不在此范围。
典型医案
沈某,女,68岁,2008年10月18日诊。
主诉:每日黎明前即泄,已3年有余。泄泻前伴有腹部微痛,泄后腹部较舒,平素腰腹部畏寒喜暖,舌暗淡,苔白,脉沉稍弦。诊断为五更泻,辨为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为法。
处方: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炒黄),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后下),炒山药15克,炒白芍15克,黄连3克,肉桂6克,生麦芽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
二诊时泄泻减轻,腰腹部怕冷亦好转。继服7剂后,晨起已不泄泻。之后停汤剂,服成药四神丸,1月而愈。
按 依据患者黎明前即泄,腰腹部畏寒喜暖,舌暗淡,苔白,脉沉稍弦,可诊为五更泄之脾肾阳虚证。诊断即明,故可用四神丸加减治疗。上方中白术、防风、白芍取“痛泻要方”之意。《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加之患者脉中带弦,所以考虑肝郁的存在。防风具升散之性,可舒肝郁。又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故生麦芽用之即可助疏理肝郁,又可补助脾胃。患者终以补肾暖脾、涩肠止泻,兼疏理肝郁之法调治而愈。
陈宝贵教授指出:五更泄多是由脾肾阳虚引起,常用四神丸加减治疗而效。但是四神丸加减及其组方不独治疗五更泻,只要符合脾肾阳虚型的泄泻都可用之。经云:湿盛则濡泻,故祛湿是治疗泄泻的根本原则,然后再结合兼症加减治疗。依据陈宝贵的临证体会,治疗泄泻湿盛者,常在辨证用方的基础上加入一二味风药(如白芷、防风、羌活、藿香、升麻、葛根等药),常收到很好的疗效。另外,久泄之人常耗气伤津,临证时适当加入一些养阴和收涩药,也是十分必要的。现代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结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可用四神丸加减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