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胃肠病>腹泻>正文

运用痛泻药方治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包括结肠过敏、情绪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大便溏结不调。

  中医将慢性腹泻归于“泄泻”范畴,其中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遇冷加重明显的为脾肾虚寒证;厌食、消化不良,腹胀,四肢疲乏无力的称为脾气虚证;由情志因素影响、精神紧张,忧思恼怒之后而腹痛即泻,而泻后痛减的为土虚木乘证。

  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该方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由于慢性腹泻的病人病情时间长,多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大都伴有情绪上的心烦焦虑等肝郁气滞以及脾虚症候,且慢性腹泻时做时止,如风似动。《黄帝内经》云:“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因此陈宝贵教授在遣方用药时十分注重风药的运用,多用痛泻药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变化治疗各型慢性腹泻,均有良好的效果。《黄帝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清气指水谷精华的稀薄精微部分,与浊气相对,是灵动滑利的精微物质,具有很强的动能。《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清气本应在上,一旦在下,则打乱下焦本属沉静有序的生理状态。对风药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祛风作用的药,应以其对应春天之象。春天具有生发之性,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生发之气由下往上调动起来,让精气归于常道,重使春夏之职,使人体充满活力,仿佛进入春天的状态。故风药能升清阳。“痛泻药方”用防风,其实就是考虑到肠道蠕动过快,如风似动,祛其风,散肝郁,升脾气,脾气升则泻止。

  验案举例

  脾肾阳虚证

  患者高某某,男,61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主因慢性腹泻3月余前来就诊。自述近3个月来每日时有腹泻2~3次,便质稀溏,遇冷或饮冷后腹痛,急欲泻,便后畅快。平素易腹痛,大便溏结不调,脘腹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腻脉滑。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治发当以温腹脾肾、疏肝醒脾。处方:仙灵脾15克,补骨脂15克,山萸肉15克,石榴皮15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

  二诊:腹泻减轻,小便少,盗汗加生龙牡各30克。14剂,水煎服。

  三诊:腹泻大为好转,但气短,多汗,加茯苓30克,浮小麦10克。14剂,水煎服。

  随访未复发而愈。

  按:本方以温补脾肾阳虚为要旨,在痛泻药方的基础之上加仙灵脾、补骨脂温补脾肾而止泻;山萸肉补肝肾而收涩止泻,敛阳气入脾肾;石榴皮涩肠止泻,藿香化湿醒脾;干姜助仙灵脾、补骨脂温阳之力;甘草健脾而调和诸药,全方既温补脾肾又疏肝醒脾,补阳气而不忘收敛,止泄泻而兼以化湿,散肝郁而兼顾醒脾。配伍传神,用药精准。

  脾阳虚证

  患者李某,男,26岁。2012年4月21日初诊。主因间断腹泻7年前来就诊。自述高中时曾在食堂吃饭误食工业用盐而诱发腹泻,而后间断腹泻,遇寒或饮酒后加重,晨起后泻2~3次。平素胃脘疼痛,怕凉,纳寐可,矢气少,工作较劳累。舌暗,苔白,脉弦滑。辨证为脾阳虚证。治以温阳健脾,理气止泻为法。处方:陈皮10克,白术15克,白芍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炮姜10克,川连10克,石榴皮15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佛手10克,丹参15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腹泻减轻较著,脉弦滑,原方继服14剂。

  三诊:已不腹泻,加补骨脂15,继服14剂而愈。

  按:本方以补脾阳为要,兼以理气健脾,在痛泻药方基础上加干姜、炮姜、桂枝以温中通阳,稍佐川连以防大队温阳药物格拒,佛手、木香、藿香,疏肝理气、芳香醒脾,石榴皮止泻。由于患者患病7年之久,舌质紫暗,因此用丹参以活血化瘀。陈师曰:“久病入络,当以丹参活血。”

上一篇:中医治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下一篇:山药蛋黄治慢性腹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