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鼻炎>过敏性鼻炎>正文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鼽, 久也, 涕流不通。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 令 》 : “季秋行夏令, 则其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 嚏。 ” 其症状常常为鼻塞、 鼻痒、 喷嚏, 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鼻鼽多发于肺而缘于四时六气变化, 进而导 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司以致肺失宣降。而其病因或为 内伤, 或为外感 , “内伤者, 病于人气之偏, 外感者, 因天地之气偏, 而人气感之” [1 ] 。古代很多医家对 其均有论述, 但其病机仍然不出四时六气变化与气 机升降失司, 现试述如下。 1 六气变化与气机升降出入关系密切 六气者, 风、 火、 暑、 湿、 燥、 寒是也。其主气者, 将一年分为 6 个时段, 用以说明一年内二十四个节 气的常规气候变化。而六气变幻的实质为阴阳之气 的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正常, 则“平人六气调和, 无 风, 无火, 无湿, 无燥, 无热, 无寒” [1 ] 。故六气致病 表现为六淫伤人。在五脏之中, 惟肺能全兼六淫而 为病, 且肺为华盖, 易为六淫直中。鼻鼽缘于肺失宣 降, 受到四时六气变化的影响极其深刻。正如《素 问 ·阴阳应象大论》 所载 : “天气通于肺。 ” 外邪伤 人, 莫不关肺, 然六淫相兼, 多寡不一, 故致病特点也 不尽相同。

人禀天地之气生, 自然之法成, 升降出入也是保 证脏腑气化的枢纽。天有六气, 人有六经, 平人六气 调和, 故曰 “人之六气, 不病则不见, 凡一经病, 则一 经之气见” [1 ] 。鼻鼽者, 无论外感内伤, 总因肺气升 降失司者为多,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 说 : “升降出 入, 无器不有。 ” 然禀赋各异, 致病途径也不相同, 所 以六淫亦可引动人之六经, 使升降出入反作、 呼吸不 利则发为鼻鼽。

2 六气变化易致鼻鼽发病

2. 1 风气

2. 1. 1 风气犯肺 初之气, 厥阴风木主令。厥 阴者, 两阴交尽, 阳气复来, 其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 故曰 : “厥阴司天, 其化以风” 。头者 , “高颠之上, 惟 风可到” [2 ] , 且《素问·太阴阳明论》 曰 :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 ” 风为阳邪, 易于侵犯上焦, 在鼻鼽发病 过程中影响广泛, 故“风为百病之长” , 不论风寒风 热, 外感鼻鼽常以风为先导。清·张璐对鼻鼽因风寒致病者论述较为贴切 : “鼻鼽, 鼻出清涕也。风寒 伤皮毛, 则腠理郁闭, 宜疏风清肺。 [3 ] ” 肺主宣发肃 降, 为风寒所束, 外不能散风寒而鼻塞, 内不能通调 水道而成清涕, 遂成鼻鼽, 而伤于风热者多炼液成 涕。正如叶天士所云 :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4 ] ” 风 热相合亦是鼻鼽的一个重要因素。

2. 1. 2 风气引动厥阴经致鼻鼽 初之气为厥 阴风木, 在人则肝、 心包之经应之。木以升发为性, 生意不遂, 木气愈郁而愈疏泄。然风木为五脏之贼, 百病之长。凡病之起多由木气之郁。清·王旭高 《西溪书屋夜话录 · 治肝三十法》 说 : “人必先有内风 而后外风, 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 [5 ] ” 鼻鼽虽发于 肺, 亦与肝木密切相关 。《素问 · 刺禁论》 记载有“肝 生于左, 肺降于右, 左主升而右主降。 ” 肝肺升降相 因, 为龙虎回环之脏, 春季多风, 同气相感, 肝木最易 受邪, 肝肺为相克之脏, 肝脉实则克其所胜之脾, 侮 其所不胜之肺, 是以肺金不能独存, 木火刑金而鼻痒 鼻塞, 遂成鼻鼽。

2. 2 火气

2. 2. 1 火气灼肺 二之气, 少阴君火主令。少 阴者, 阴未尽而阳已生, 其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故 曰 : “少阴司天, 其化以热。 ” 少阴司天之时, 火热盛 极, 肺为辛金, 易受火刑, 故《素问·五常政大论》 曰: “少阴司天, 热气下临, 肺气上从, 白起金用, 草木 眚, 喘呕寒热, 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 甚则疮疡燔 灼, 金烁石流。 ” 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 热气下临则 肺金易受火刑, 出现喷嚏、 鼻衄、 鼻窒等症状。阳明 在泉则寒水必旺, 水火俱盛而争于中。则上热而下 寒, 故 《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 云 : “凡此少阴司天之 政, 气化运行先天……热病生于上, 清病生于下, 寒 热凌犯而争于中, 民病咳喘, 血溢血泄, 鼽嚏, 目赤眦 疡。 ” 可见君火司天, 刑于肺金, 也是鼻鼽发生的另 一重要病因。

2. 2. 2 火气引动少阴经致鼻鼽 二之气为少 阴君火, 在人则心、 肾之经应之。少阴者, 水火并统, 火为阳, 水为阴, 水火互济。心火本为炎上, 被肾水 所济, 为肺金所敛。其失于收藏则燔灼于上。肺本 从革, 以下行为顺, 其不下行而逆升者, 心火燔灼也。 心火燔灼则肺不布液, 反聚液为痰为涕, 以成鼻鼽。 心肺为相克之脏, 火性炎上而金性从革, 心火本宜为 肺所敛。心火为司天之火所鼓, 必传其所胜之肺, 肺 不敛火, 反被火灼。

2. 3 暑气

2. 3. 1 暑气散肺 三之气, 少阳相火主令, 少 阳者, 一阳也, 阴尽而阳生。其在天为暑, 在地为相 火。故曰 : “少阳司天, 其化以火。 ” 火、 暑虽不同名, 有君相之别, 但其本为同类, 其性皆可炎上。故《素 问 · 五常政大论》 中说 : “少阳司天, 火气下临, 肺气 上从, 白起金用, 草木眚, 火见燔焫, 革金且耗, 大暑 以行, 咳嚏鼽衄鼻窒, 日疡, 寒热胕肿。 ” 少阳司天之 时, 多传其所胜而刑肺金。少阳为相火, 最易妄动, 阳明燥金不及之年, 其气亦可为病。少阳司天则厥 阴在泉, 其性皆主乎速, 故鼻鼽病于相火者, 发病迅 速。正如 《素问·气交变大论》 记载 : “岁金不及, 炎 火乃行, 生气乃用, 长气专胜, 庶物在茂, 燥烁以行, 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 鼽嚏, 血便注下, 收气 乃后, 上应太白星, 其谷坚芒。 ”

2. 3. 2 暑气引动少阳经致病 三之气为少阳 相火, 在人则三焦、 胆之经应之。胆与三焦同属少 阳, 内寄相火。平人相火下行, 以温肾脏。少阳司天 之时则厥阴在泉, 与足少阳甲木、 足厥阴乙木相对, 二者互为表里。病则乙木陷而甲木逆; 其不下行而 逆升, 相火溢于外, 刑于肺金, 肺受火灼, 肺经郁热, 而成鼻鼽 。《景岳全书·杂证谟》 曰 : “鼻涕多者, 多 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 [6 ] ” 且肺属燥金, 胃 为阳明, 其性皆主乎降, 鼻鼽的发生亦与戊土右降有 关, 二者一被火刑则易发鼻鼽 。《古今医统·鼻证 门》 将其解释为 : “鼽涕者, 热客太阴肺之经也。盖 鼻者足阳明胃经所注, 阳明经左右相交注于鼻孔。 又鼻者, 肺之窍, 故肺气通于鼻, 其邪干于二经发于 鼻而为鼻塞、 鼽涕之症。 [7 ] ”

2. 4 湿气

2. 4. 1 湿气困肺 四之气, 太阴湿土主令。太 阴者, 阴中之至阴, 上热而下寒, 湿孕于中, 其在天为 湿, 在地为土, 故曰 : “太阴司天, 其化以湿。 ” 湿邪致 病, 必藉他邪为患, 不能独自伤人, 故魏荔彤云 : “湿 者, 中立之邪, 无所往着, 附于风寒而感人, 附寒者更 见其寒, 附风者随成其热, 此湿邪以无定之性情为性 情者也, 即痉家分刚分柔之义也。 [8 ] ” 湿为阴邪, 其 性亲下, 但亦有伤于上者 。《医宗金鉴 · 脏腑经络病 脉证第一》 云 : “清邪居上, 谓雾邪本乎天也, 浊邪居 下, 谓湿邪本乎地也。 [9 ] ” 故外湿伤人又有上下之 分, 然肺与鼻均属于上。肺合皮毛, 且鼻为肺之门 户, 最易受外湿所侵。伤于肺则宣降失常, 中于鼻则 脉络闭阻不通。鼻鼽因于湿者, 清涕长流, 首如裹。

2. 4. 2 湿气引动太阴经致鼻鼽 四之气为太 阴湿土, 在人则脾, 肺之经应之。脾肺为子母之脏, 湿浊所致鼻鼽多为母病及子。脾虚不能生肺则肺气 不足, 鼻在头面正中, 与脾居中焦相似, 在五行中同 属于土, 居中央而灌四旁。且鼻是一身血脉聚集和 全身清阳交会之地, 有赖于脾胃清气供养, 故外湿伤 脾, 致气血亏虚, 亦会加重鼻鼽 。《张氏医通·杂门》 说 : “中寒而加火迫津气, 或风激水液, 皆清涕出, 纵 由土虚不能御邪之故。 [3 ] ”可见中虚所致鼻鼽亦不 少见。脾胃为升降之枢, 肺胃者主乎右降也。外湿 侵脾, 中气不转, 脾不能升清则肺无所养, 胃不能降浊则肺亦无降路。太阴性湿, 脾肺均属太阴, 故肺也 易从湿化。鼻鼽因于湿者, 多虚实夹杂。故《素问· 脉解》 曰 :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 于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 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 即谓此也。

2. 5 燥气

2. 5. 1 燥气耗肺 五之气, 阳明燥金主令。阳 明者, 两阳合明, 其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故曰 : “阳 明司天, 其化以燥。 ” 肺属燥金, 虽从湿土化气, 但其 性本燥。阳明之气亦燥, 故肺金之燥与阳明之性相 合, 内外相引, 易为鼻鼽。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 论》 所云 : “阳明所至为鼽、 嚏。 ” 外燥伤人, 常秉金秋 之季, 始于上焦, 缘肺金与外燥同气相感, 故有“秋 暑燥气上受, 先干于肺” [10 ] 之说。外燥属阳明燥 金, 其性主敛, 且气盛于上焦肺金, 故外燥势必伤人 上焦气分。邵新甫在 《临证指南医案·燥》 的按语中 强调 : “燥为干涩不通之疾, 内伤、 外感宜分。外感 者, 由于天时风热过胜, 或因深秋偏亢之邪, 始必伤 人上焦气分。 [10 ] ”

2. 5. 2 燥气引动阳明经致鼻鼽 五之气为阳 明燥金, 在人则大肠, 胃之经应之。阳明司天之时, 燥邪常犯手阳明大肠之经。故《素问悬解·六元正 纪大论》 曰 : “鼽者, 手阳明之病。 [11 ] ” 然外燥引动阳 明经致病者可分为二: 其一为肠燥而肺亦燥。肺与 大肠相表里, 肺金本燥, 与大肠相合则肺多伤燥。大 肠经主升, 肺经主降, 大肠为燥所困, 必致肺气不降。 可见, 大肠与肺俱有燥实者, 可通肠以化肺阻。其二 为肠燥而肺反湿。以肺属太阴, 大肠属阳明, 肺易从 脾化湿而不从肠化燥。故黄元御云 : “阴易进而阳 易退, 湿胜者常多, 燥胜者常少, 辛金化湿者, 十之八 九, 戊土化燥者, 百不二三。 [1 ] ”

2. 6 寒气

2. 6. 1 寒气袭肺 六之气, 太阳寒水主令。太 阳者, 人身之巨阳也。其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故 曰 : “太阳司天, 其化以寒 。 ” 《景岳全书·杂证谟》 也 提到 :“凡由风寒而鼻塞者, 以寒闭凑理, 则经络壅塞 而多喷嚏, 此证多在太阳经。 [ 6 ] ” 倘若太阳气化不利, 不能助皮毛表散邪气, 则肺亦升降失司, 积之日久, 则 发为鼻鼽。然太阳虽为巨阳, 但其标本相反, 其标为 阳, 其本却寒, 病则寒热分离, 其火炎上, 亦为鼻鼽。 故 《素问 · 五常政大论》 云 : “太阳司天, 寒气下临, 心 气上从, 而火且明, 丹起, 金乃眚, 寒清时举, 胜则水 冰, 火气高明, 心热烦, 嗌干善渴, 鼽嚏, 喜悲数欠。热 气妄行, 寒乃复, 霜不时降, 善忘, 甚则心痛。 ”

2. 6. 2 寒气引动太阳经致鼻鼽 六之气为太 阳寒水。在人则膀胱、 小肠之经应之。太阳为水火 并统, 而独以寒水名之 。《四圣心源·六气解》 语: “离中之阴, 水之根也, 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 水降于火, 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 [1 ] ” 小肠为丙火主 升, 膀胱为寒水主降, 二者同属太阳, 太阳寒水司天 之时, 寒水盛而丙火衰, 病则水火分离, 火盛则燔灼 于上而刑肺, 水胜则太阳气化不利。故风寒袭表导 致太阳气化不利则寒水生, 水胜则土负, 水饮随太阳 膀胱之经逆行, 射于肺脏, 鼻鼽成焉。

3 结语

鼻鼽的致病因素广泛, 但仍不出六气与气机升 降。故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 “夫百病之生也, 皆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 ” 然六淫致病常 相兼为患, 且六淫之间可相互转化, 故鼻鼽的病机较 为复杂, 应辨清邪气多寡及其特点。六淫伤肺固然 常见, 但人居于 “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 , 同样靠气机 升降出入维持脏腑的正常活动。人之六经秉六气而 生, 常常同气相感, 六气偏盛之时, 六经亦多受其影 响而升降反作。肺以下行为顺且为娇脏, 受他经所 犯则多有上逆。故在临床治疗鼻鼽时, 除调畅人体 肺气外, 还可考虑一下六气所主, 加入与时令相应的 中药, 使辨证用药更为准确, 合乎时宜。

参考文献:

[1] 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7- 18.

[2] 李东垣. 兰室秘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 52.

[3] 张璐. 张氏医通精要 [ M ] .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8:377, 379.

[4] 叶桂. 温热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5.

[5] 王旭高. 西溪书屋夜话录[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74.

[6] 张景岳. 张景岳医学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222.

[7] 徐春甫. 古今医统大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596.

[8] 魏荔彤.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9.

[9] 吴谦. 医宗金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3.

[ 10] 叶桂. 临证指南医案 [ M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73.

[ 11] 黄元御. 素问悬解[M]. 太原: 山西科技出版社, 2012:317.

上一篇: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三因制宜”探析过敏性鼻炎治未病理念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