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有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本病病程漫长,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
辅助检查血规及血沉,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白细胞可增多,血沉增速;病程较长病人的尿常规,可有蛋白尿、血尿及脓尿,偶见有管型尿。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一般超过mg/100ml才有诊断价值,有时也可正常。尤其在使用排尿酸的药物如水杨酸钠、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时,尿酸未必增高,缓解期可正常。也可增高。
X线检查,早期X线表现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肿胀。当病变逐渐进展至多关节性病风性关节炎期时,其手、足、小关节的关节面可以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2厘米、边缘锐利、分界清晰的囊状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骨质缺损区周围骨质结构和密度一般无改变。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由于有大量尿酸盐沉淀于骨端,软骨被破坏,软骨下关节骨皮质中出现囊性病变,可变成边缘锐利的圆形、半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缺损区,甚至可出现蜂窝状改变。有时围绕痛风结节的软组织,可有结节状肿胀,且可变性和钙化,而呈密度不匀的致密阴影。关节被破坏后,最终可产生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关节脱位或关节强直。
本病中医称为“痰火毒”,因其发作时局部有红、肿、热、痛而故名。其寒邪是病因,病位在经脉,毒邪入犯与寒邪相结化热,蕴热成痰,故而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猝然红、肿、热、痛而发病。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因其走注关节,痛势甚剧,故又名“白虎历节”。治法初起多宜疏散寒湿、开发腠理,但久痛入血,化热伤阴,又当养血活血,清泄而不伤阴津。(施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