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儿科治疗方>小儿疾病>正文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病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神阙穴居于任脉,为任脉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二者皆经过脐。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故脐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加之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治脐即能调理脏腑,扶正祛邪。

  小儿由于对药物的抗拒,造成了很多疾病上,对小儿喂药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中医的敷脐疗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难题。对很多疾病,中药敷脐疗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以下的小儿疾病,都可以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

  敷脐疗法治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非常常见,小儿的年龄不同,出现便秘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

  小儿便秘往往被家长所忽视,导致病情加重。但如果小孩出现以下情况,那就要考虑小孩是不是出现便秘了:大便量少、干燥;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腹部胀满、疼痛;食欲减退等。

  小儿便秘对小儿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宝宝根本就不会排便。而便秘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的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

  专家指出:家长要积极防治小儿便秘,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留下后患。中医临床专家常用以下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便秘,效果明显。

  组成: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

  做法: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

  用法:敷于患儿肚脐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每天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敷脐疗法治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现象,也是某些急慢性病的一种症候。中医称“食积”、“纳呆”、“恶食”。炎热的夏季,尤为多发。

  小儿厌食症表现为精神、体力欠佳,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体重逐渐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肌肉松驰,头发干枯,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

  专家指出: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中医临床专家常用以下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

  组成: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鸡内金(炒)5克。

  做法:上药共研细粉,加淀粉适量,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

  用法:临睡前敷于脐上,再用绷带固定,翌晨取下。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不愈者,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

  敷脐疗法治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小儿口腔不卫生造成的舌尖或口腔粘膜发生的病变,易引起小儿进食吃奶不畅。小儿口疮以鹅口疮最为多见,其次为单纯疱疹、溃疡性口疮。属中医“鹅疮”、“鹅口”、“雪口”、“口疡”范畴。

  中医认为:小儿口疮是脏腑功能失调,或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现代人们多认为与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而引起。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中医临床专家常用以下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口疮,效果明显。

  组成:取细辛3克,丁香、肉桂各2克,吴茱萸3克。

  做法: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用法:填脐,再以艾条灸之。每日一次,重者两次。

  其他小儿病的治疗

  秋季腹泻:肉桂9克,五倍子12克,冰片6克,研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药糊。3天为1个疗程。

  小儿流涎症: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适量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药期间可间断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每天换药一次。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面糊状,敷于患儿肚脐,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于翌日清晨将药饼除掉。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新生儿脐炎: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肚脐部,盖上纱布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再用绷带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黄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

  夜啼:朱砂6克,五倍子6克,共研细末,蜜制成饼,处敷脐中,绷带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7天为1个疗程。

上一篇:小儿病 脐疗好

下一篇:泻肝消积治疳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