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大便次数和性状不稳定者,称迁延性腹泻。
本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病程迁延,超过一个月至数月,反复发作,时泻时止。轻者一日3~4次左右,糊状黄色或黄绿色便,或夹有白色奶片(皂块)和食物残渣,食欲不振。重者多因病程久长,或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久治不愈,或因体弱,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者,可并发真菌性肠炎,大便稀黄,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常伴鹅口疮。患儿营养状况日益恶化,食欲不振,对食物耐受力极差,精神萎靡,消瘦贫血和多种维生素缺乏。
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继发感染。
本病大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当,营养较差,患腹泻后易迁延不愈;或长期滥用各种抗菌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所致。病程久者,消化功能更为低下,免疫功能更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常伴有营养不良,病情较为复杂,切忌滥用抗菌素,调整饮食不宜过快。可口服胃蛋白酶等助消化药,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严重患儿伴水和电解质紊乱者,用液体疗法。
本病在中医临床上,多属“泄泻”中虚证范畴,先天不足,后天调护失宜,病后体弱,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谷反成滞,水反为湿,合污下降,而成泄泻。迁延不已,时发时止。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久泻不止,脾虚及肾,命门火衰,不能温运水谷,则完谷不化,泄泻无度,形寒肢冷。(王骏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