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镇静安神为其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安神药分为两类:属不质重的矿石药及介类药,取重则能镇,重可去怯的作用,为重镇安神药,多用于实症;属于植物药而取其养心滋肝的作用,为养心安神药,适用于虚症。
本章所介绍的药物适用于阳气躁动,心悸,失眠,惊痫,狂妄,烦燥易怒等症。如因邪热炽盛,须合清降火药;肝阳上越,须配平肝潜阳药;对于心血或肝阴不足,须配滋阴补血药同用。
重镇安神药,用于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等症。本类药物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镇定浮阳,但不能消除导致浮阳的其它因素,因此,在应用时应考虑配伍适当的药物。
【药用】本品为三方晶系天然的辰砂矿石。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入心经。
【功效】重镇安神,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症
朱砂能镇定心神,适用于各种神志不安的病症。如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可配合清心安神的黄连、磁石等药同用;如高热神昏,可配清热、开窍的牛黄、麝香等同用;如痰热惊痫,可配豁痰定惊的天竺黄、胆南星等同用;如血虚心悸、失眠,可配养血安神的丹参、地黄、当归、柏子仁等同用。由此可见,朱砂随不同配伍能用于实热血虚等病症,无不取其重镇安神的作用。
2.用于疮毒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与雄黄、山慈菇、麝香、千金子等配伍,外涂治疮毒肿痛;与冰片、硼砂、玄明粉等吹喉,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处方用名】朱砂、朱砂、丹砂、辰砂、飞朱砂(研末,水飞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吞服一分至三分,多入丸散剂。或拌其它药物,入汤剂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朱砂原名丹砂,始载于《本经》。前人因受方土炼丹的影响,故在记述本品时,往往夸大它的功效,甚至有迷信的色彩。根据临床实践,朱砂有安神及解毒两种功效,内服主要用以镇心安神,外用则取其解毒。
2.凡心悸怔忡、失眠烦躁、惊痫、癫狂等症候,往往用朱砂以重镇安神。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著名成方中均有朱砂,都是取它镇心安神的功效。
3.本品不可过量服用或持续服用,以防汞中毒。不可火煅,因见火后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方剂举例】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朱砂、黄连、甘草、生地黄、当归。治心血虚,惊悸怔忡,失眠。
【药用】本品为等轴晶系天然的磁铁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纳气平喘,益肾潜阳。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征忡,失眠,惊痫等症
磁石重镇安神,且有益肾平肝的功能,常与朱砂配合应用,以治各种心神不安的病症。
2.用于肾虚气喘。
磁石有益肾镇纳的功,故适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引起的虚喘病症,可以配合熟地、五味子等药同用。
3.用于头晕目眩,眼目昏糊,耳鸣耳聋等症。
磁石有平肝潜阳之功,故对肝肾阴虚、浮阳上越引起的头晖目眩等症,可配合龙骨、牡蛎等药同用;如果肾虚目视不明,磁石又能养肾明目,可配朱砂、六曲等同用;对于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等症,由于磁石有养肾之功,故为临床所常用,常与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灵磁石、活磁石(生用,以有吸铁能力者为佳)、呆磁石(生用,失去吸铁能力者,功力较差)、煅磁石(将磁石放烈火中煅烧,趁热放醋中淬之,质地松脆,便于研末制丸散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先煎。
【按语】1.磁石功能重镇安神、潜阳纳气,主要用于肾虚肝旺的症候。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且不能摄纳肺气而致喘逆。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肝阳上越而致眼目昏眩;肝火上亢又往往上扰心火而玫心神不安。前人说它能“坠炎上之火以定志,引肺脏之气以入肾”,无非是说明它有镇降潜纳的功效。
2.磁石与朱砂相比较,重镇安神之功虽不如朱砂,但它能潜阳纳气,却是朱砂所没有的。
【方剂举例】磁朱丸《千金方》:磁石、辰砂、六曲。治眼目昏暗。
【药用】本品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骨胳的化石。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入心、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降肝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癫狂等症
龙骨功能重镇安神,为临床所常用,用治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等症,常与酸枣仁、茯苓、远志等同用。
2.用于虚阳上越、头晕目眩等症。
龙骨又适用于肝阴不足、虚阳上越所引起的头目昏花等症,可配牡蛎、白芍等同用,有平肝益阴、潜敛浮阳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龙骨有收涩之功,应用比较广泛,可治疗多种体虚滑脱的病症。如用治崩漏、带下,常与牡蛎、乌贼骨等配合应用;如用于表虚自汗,又可配黄蓍、白芍等同用;如属大汗亡阳,又能与附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本品外用,又可敛疮生肌。
【处方用名】生龙骨、花龙骨(生用,主要用以安神、平肝)、龙骨(用,用以收涩)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者须先煎。
【附药】龙齿: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犀牛、三趾马等的牙齿骨骼化石。性味涩凉。功能镇惊安神。适用于惊痫、心悸等症。用量与用法与龙骨相同。
【按语】1.龙骨与朱砂、磁石虽都有重镇安神的功效,但龙骨重镇安神之功不如朱砂、磁石,收敛固涩却是它的特长。故在临床上常与牡蛎配伍,用以收涩固脱、潜敛浮阳。
2.龙骨与龙齿相比,也各有特点,龙齿善能镇惊安神,而固下涩精之功不足;龙骨的作用正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金镇固精丸(录自《医方集解》):龙骨、牡蛎、沙苑子、芡实、莲须、莲肉。治遗精滑泄。
【性味与归经】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牡蛎能重镇安神,临床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龙骨等配合应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惊痫、四肢抽搐等症。
牡蛎有养阴潜阳作用,故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症,往往配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对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又可配伍龟板、鳖甲等同用,有养阴息风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牡蛎又具有良好的收涩作用,对体虚滑脱之症,常与龙骨配伍应用。
4.用于瘰疡,瘿瘤等症
牡蛎软坚化痰以消散结核,故常与玄参、贝母、夏枯草等配合,治疗瘰疡、瘿瘤等症。
5.用于胃痛泛酸
牡蛎制酸以除痛,为近时所常用,适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生牡蛎(生用,用以安神、平肝)、牡蛎(用,用以收涩、软坚、制酸)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宜先煎。
【按语】牡蛎与龙骨的功用相近,用生重镇平肝,用收敛固涩,故在临床上龙、牡两药,往往同用。但龙骨重镇安神,功胜牡蛎;而牡蛎又能软坚散结,则是它的特点。
【方剂举例】清带汤《衷中参西录》:牡蛎、龙骨、山药、乌贼骨、茜草。治赤白带下。
【药用】本品为古代松树、枫树等渗出的树脂,埋于地层下,经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肝、膀胱经。
【功效】镇惊安神,利水通淋,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1.用于惊风,癫痫,惊悸,失眠等症。
本品有镇惊安神的功效,治疗惊风、癫痫,可与朱砂、全蝎、麦冬等配合应用;治疗惊悸不安、失眠等症,可与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朱砂、茯苓等配伍应用。
2.用于小便癃闭、血淋等症。
本品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活血化瘀,故适用于小便癃闭、血淋等症,可与车前子、木通等药配合应用。
3.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通等症。
本品具有活血通经、化瘀破症之功,对经闭不通、症瘕疼痛等症,可与三棱、没药、玄胡索、大黄等药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血珀、琥珀、琥珀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五分,研粉,冲服。不入煎剂。
【方剂举例】琥珀抱龙丸《活幼心书》:琥珀、天竺黄、雄黄、朱砂、金箔、人参、檀香、茯苓、甘草、枳实、山药、胆南星。治小儿急惊体质虚弱者。
【药用】本品为软件动物真珠贝科及蚌科多种贝所分泌的真珠质包围异物并日益增大而成的圆粒状物。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肝、心经。
【功效】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惊悸,癫痫,惊风等症。
本品能清心经之热而有镇心安神之功,故对惊悸、癫痫、惊风等症,常与龙骨、牡蛎、朱砂、天竺黄、胆南星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目赤翳障,咽喉肿痛等症。
珍珠又能清肝火而养肝阴,故内服可用于肝虚有热的目赤翳障;但现在临床上多作外用,以本品配合琥珀、石决明、冰片等药,研细末点眼,以消翳障。本品又能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溃烂,可配合牛黄、青黛、冰片、象牙屑等药,研末吹喉。
3.用于溃疡疮面久愈合。
本品有较好的收敛生肌作用,对溃疡久不愈合,可单用珍珠粉外敷患处,也可配炉甘石、龙骨、赤石脂、血竭、象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真珠、珍珠、濂珠(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末吞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附药】珍珠母:为真珠贝及蚌科多种贝的贝壳。性味咸甘寒。功能平肝潜阳,明目,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目翳,惊痫,失眠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先煎。
【方剂举例】真珍散《证治准绳》:真珠、青葙子、黄芩、人参、甘菊花、石决明、芎藭、甘草。治眼生翳膜,赤涩疼痛。
养心安神药具有养心益阴、安神定志等功效,临床上长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
【药用】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养心安神,益阴敛汗。
【临床应用】1.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症。
酸枣仁养阴血、益心肝、安定心神,主要用于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出现的心悸失眠等症,往往与茯苓、柏子仁、丹参、熟地等同用。
2.用于虚汗。
酸枣仁有收敛止汗的功能,治虚汗可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处方用名】炒枣仁(炒微焦用用时打碎)、生枣仁(生用,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近来临床取枣仁研末或研末后制成丸剂,每次吞服五分。如果用治失眠,可以在临睡前吞服。
【按语】1.酸枣仁味酸性平,功能养心益肝,为治虚烦不眠的要药。除汉代《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以本品为主药外,宋代《济生方》的归脾汤,也以酸枣仁配合人参、黄耆、白朮、当归、龙眼肉等补气养血药,以治气血不足,心脾两亏、惊悸失眠、体倦汗出等症。
2.前人有“熟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之说,经临床实践,本品不论生用或炒用,都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功效,用治失眠并无不良作用。
【方剂举例】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藭。治虚烦不得眠及盗汗。
【药用】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心、肝、肾经。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虚烦失眼、心悸怔忡等症。
柏子仁滋养阴血,功能养心安神,常与酸枣仁、生地等药治疗血不养心、虚烦不眠之症。
2.用于肠燥便秘。
柏子仁质地滋润,有润肠之功,故可用于阴虚、年老、产后等肠燥便秘之症,临床多配合大麻仁、胡桃肉等同用。
【处方用名】柏子仁(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养心汤《证治准绳》: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当归、川芎、人参、茯苓、黄耆、茯神、肉桂、半夏曲、甘草。治心血不足,怔忡惊悸。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入肺、心、肾经。
【功效】安神,袪痰,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痰迷神昏,惊悸,失眠等症。
远志能豁痰开窍,对于痰迷神昏,常与菖蒲、郁金等同用;又能宁心安神,对于失眠、惊悸,常与枣仁、茯苓等同用。
2.用于咳嗽痰多。
远志能促使痰涎排出,以治咳嗽、咯痰不爽,常与杏仁、贝母、紫苑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疮痈初起,用远志五钱至一两,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外敷患处,有消痈之功。
【处方用名】炙远志、远志肉、远志筒(用甘草汤浸泡,微火煮至汤吸尽,趁热抽去木心,再用麸皮炒黄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定志丸《千金方》:远志、菖莆、人参、茯苓。治精神不安。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茎藤。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肝经。
【功效】养心安神,养血通络,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虚烦失眠。
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常与合欢皮相须配合,也可与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
2.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3.用于皮肤痒。
夜交藤煎汤外洗治皮肤痒疹,有一定止痒作用。
【处方用名】夜交藤、首乌藤(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脾、肺经。
【功效】安神,活血,消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心烦失眠。
合欢皮有安神作用,用以治疗心烦失眠,常与柏子仁、夜交藤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等症。
本品有活血止痛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等症,可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同用。
3.用于肺痈,疮肿等症。
本品配合鱼腥草、冬瓜子、桃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合欢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附药】合欢花:即合欢的花蕾。又叫夜合花。功能安神,理气解郁。适用于失眠,胸中郁闷,胃口不好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经。
【功效】养心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
本品善于养心以宁神志,对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等心神不宁之症,常常配合炙甘草、大枣等药同用,有养心安神作用。
【处方用名】小麦、淮小麦(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小麦、大枣。治脏躁,常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烦躁不安等。
【药用】本品为禾植物粟的干燥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和胃安眠。
【临床应用】用于夜寐不安。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
【处方用名】北秫米(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包煎。
【方剂举例】半夏秫米汤《内经》:半夏、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一、安神药种重镇安神药和滋养安神药。临床一般应用滋养安神药用于虚症,重镇安神药用于实症。但为了加强安神作用,虚烦失眠、心悸等症,也每配用重镇安神药。
二、神志不安有热扰心神、肝火亢盛、痰热扰心、阴血不能养心等不同病因,应根据不同病因配用不同有关药物,以达标本兼治目的,如清泄心火或肝火,清热化痰,养阴补血等。
三、矿石、介壳类的安神药物,质地沉重,研粉服用,易损胃气,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者更须慎用。
四、朱砂有毒,琥珀入煎易于结块,远志能引起恶心呕吐,均应注意用量用法。
1.养心安神:莲子(收涩药)
2.养血安神:大枣(补虚药)
3.宁心安神:茯苓(利水渗湿药)、人参(补虚药)、五味子(收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