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 卷第一

补注所引书传

《补注本草》所引书传∶内医书十六家,援据最多。今取撰人名氏,及略述义例,附于末卷《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六年,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吴复圭、王光 、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刊正别名及增益品目,马志为之注解,仍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

《开宝复位本草》∶(开宝七年,诏以新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又命刘翰、马志等重详定,颇有增损,仍命翰林学士李 、知制诰王 、扈蒙等重看详,凡神农所说,以白字别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并目录,共二十一卷。)

《唐新修本草》∶(唐·司空英国公李绩等奉敕修。初,陶隐居因《神农本经》三卷,增修为七卷。显庆中,监门府长史苏恭表请修定,因命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尚药奉御许孝崇与苏恭等二十二人重广定为二十卷,今谓之《唐本草》。)

《蜀重广英公本草》∶(伪蜀·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相参校,更加删定,稍增注释,孟昶自为序。凡二十卷,今谓之《蜀本草》。)

《吴氏本草》∶(魏·广陵人吴普撰。普,华佗弟子,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

唐为详《药总诀》∶(梁·陶隐居撰,论次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像 诀》不着撰人名氏,文本并相类。)

《药性论》∶(不着撰人名氏,集众药品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

《药对》∶(北齐·尚书令、西阳王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佐使、性毒、相反,及《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二十七条,《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四声本草》∶(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凡五卷。前进士王收撰序。)

《删繁本草》∶(唐·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看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为五卷。不着年代,疑开元后人。)

《本草性事类》∶(京兆医工杜善方撰。不详何代人,以本草药名随类解释,删去重复,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共一卷。)

《南海药谱》∶(不着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所产郡县,及疗疾之验,颇无伦次。似唐末人所作,凡二卷。)

《食性本草》(为唐陪戎副尉剑州医学助教陈士良撰。以古有食医之官,因食养以治百病,取《神农本经》洎陶隐居、苏恭、孟诜、陈藏器诸药,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己说;又载食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术。集贤殿学士徐锴为之序。)

《日华子诸家本草》∶(国初开宝中四明人撰。不着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序集诸家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