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医方考》\
 《医方考》 > 卷四

消渴门第三十五

叙曰;消渴,无水也。《易义》曰∶火炎则水干。故消渴责之无水。然证有三焦之判,病有虚实之分,常变不同,治疗亦异。方药十二考,示人以一得耳。

 

丹溪消渴方

黄连末 栝蒌根末 人乳汁 藕汁 生 汁

古称三消,上消者,令人消渴,此方主之。

气厥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夫心,火也;肺,金也。金得火而燥,故令膈消。饮一溲二者死不治,得非以火来贼金之故乎!若时热者,主暑门人参白虎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钱) 芒硝(五钱) 甘草(二钱)

中消者,善食而溲,此方主之。

经曰∶瘅成为消中。瘅者,热也。消中者,善食而溲也。大黄苦寒,可以攻热。芒硝咸寒,可以润燥,甘草甘平,可以调中。

 

大黄甘草饮子

大黄(一两五钱) 甘草(四两) 大豆(五升,先煮二三沸,去苦水再煮)

三物用井花水一桶煮熟,冷服无时。

此治中、上二焦消渴之方也。

大黄能去胃中实热,甘草能缓燥急之势,大豆能解诸家热毒,而必冷服者,寒因寒用也

 

六味地黄丸

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下消者,烦渴引饮,小便如膏,此方主之。

先有消渴善饮,而后小便如膏者,名曰下消。惧其燥热渐深,将无水矣!故用此方以救肾水。熟地、山萸,质润味浓,为阴中之阴,故可以滋少阴之肾水。丹皮、泽泻,取其咸寒,能

 

八味丸

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渴而未消者,此方主之。

此即前方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也。渴而未消,谓其人多渴,喜得茶饮,不若消渴之求饮无厌也。此为心肾不交,水不足以济火,故令亡液口干。乃是阴无阳而不升,阳无阴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济耳。故用肉桂、附子之辛热壮其少火,用六味地黄丸益其真阴。真阴益则阳可降。少火壮则阴自生。故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鲜不以为迂也。昔汉武帝病渴,张仲景为处此方,至圣玄关,今犹可想。

 

朽木汤

取朽木方寸者三十枚,煎汤饮之。得水土中者良。

此消渴之良方也。

经曰∶热中、消中富贵人。盖以消渴之病,责之肥甘炮炙、嗜酒耽辛之所致也,非富贵人何以得之?朽木年深而质腐,腐者水之气,水足以制火,故腐足以胜焦。热中、消中皆焦证也,故此物主之。

 

葛花葛根

伤酒消渴,宜主葛花,以其善解酒毒故耳。或用葛根,其功不相上下也。

 

淡豆豉

喜食肥甘焦炙,令人消渴者,此物宜用。盖以豆豉由于 造,味苦而气腐,苦能胜热,腐能胜焦故耳。

 

乌梅

前有默林,闻者生液,故胃干暴渴者宜用之,所谓酸能致液也!

 

香薷

夏月消渴者,多是暑邪入于心包络,宜以香薷君之。

 

北梨甘蔗

富贵之人,饮酒必多置酢酱、海味,酒能灼人真阴,咸能丧人真液,故每每病致消渴。

然酒以酿而浓,以水而淡,咸以燥而坚,以湿而化。故食北梨、甘蔗可以解酒,亦可以解咸。

 

人参

凡汗、吐、下后渴者,皆胃液不足,宜以人参补之,盖气能蒸溽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