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在脐之左,关元穴属小肠。患痈则左腿不能伸。大肠在脐之右,天枢穴属大肠。患痈则右腿不能伸。部位虽分,为病相似,治亦略同,故《金匮》、《千金》概名肠痈也。其症小腹痞肿,按之痛,小便数似淋,发热,时自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桃仁承气汤。脉洪数者脓已成,大黄牡丹汤。脓从疮出,或有出脐者,惟大便下脓血者自愈。按小便数似淋,或小便出脓血者,为小肠痈。大便出脓血者,为大肠痈。脓从脐中出者,为盘肠痈,多不治。此症总因湿毒瘀血,结滞肠内而成。其始发热恶寒,小腹满痛,反侧不便,或腿缩难伸,即肠痈确候。
其腹皮急,按之濡,不烦渴者,属阴寒。牡丹散、内托十宣散。其小腹痞坚,按之痛而烦热者,属结热。
大黄牡丹汤。或脉迟紧,则脓尚未成,急解毒,通肠饮,或大黄煎。若脉滑数,则脓已成,宜排脓,太乙膏、排脓散。如脉洪数,小腹胀痛,不食溺涩,为脓壅滞,宜疏通,薏苡仁汤排之。有瘀血,小腹硬痛,四物延胡汤。若腹濡痛,时下脓,由元气虚,宜排脓药中兼补益,丹皮散。或溃后痛甚,淋脓不止,由气血大亏,须峻补,参 地黄汤。凡患肠痈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坐卧转侧宜徐缓,饮食不宜过饱,庶可保生。
肠痈之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营,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营滑上升;营卫相干,血为败浊。(《脉经》)关内逢芤肠里痈。(《脉诀》)
〔未脓〕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脓成〕大黄牡丹汤 大黄 芒硝(各一钱半) 栝蒌 丹皮 桃仁(各二钱半) 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脓即出,无即下血。
〔寒症〕牡丹皮散 参 苓 丹 薏 芷 归 芎 天麻 桃仁(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寒症〕内托十宣散 参 归 芎 防 芷 桔 朴 桂 草 为末调,以酒下(三钱)。
〔未成〕通肠饮 忍冬藤 归尾 角刺 花粉 乳 没 芷 薏 草 或用黄占、矾为丸。
〔未成〕大黄煎 大黄 朴硝(各一钱)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钱) 下后,以参 补托。
〔已成〕太乙膏 见六卷胃脘痛。
〔溃后〕排脓散 归 防 芷 蒌 翘 草 银花 甲片(各一钱)
〔脓滞〕薏苡仁汤 薏苡 蒌仁(各三钱) 丹皮 桃仁(各三钱)
〔血瘀〕四物延胡汤 当归 延胡(各一钱) 芎 芍 生地(各五分) 桃仁 红花 牛膝(各七分)
水煎。
李氏 寒热脉数,少腹左偏痛引内 ,数日一更衣,左足不伸,此小肠痈也。盖小肠火腑,由气血壅滞经隧,发为痈毒。宜先彻其在里瘀热,则痛势缓而痈内消。用大黄(三钱)、硝石(一钱)、归尾(钱半)、赤芍(二钱)、桃仁(一钱)。数服痛减,次用乳香、甘草节、金银花、连翘、当归、木瓜、薏米、牛膝、数服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