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溺爱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
|
贯彻不即不离的原则:必须确立自我的意识。在精神上不能自立,必然会过分地依附特定的人,或者反而容易躲得远远的,甚至超出必要的程度。这也是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身上常见的倾向。过分溺爱与不即不离的状态正好完全相反。与此有关的是:最近有人常常提及"密封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其实即指过分溺爱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听说,少生孩子,精心抚育已成为近来普遍的倾向。但问题在于许多年轻的母亲未能正确理解疼爱这个词的具体含义。
现举一个母亲与子女的例子。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母亲也就越发地溺爱了。在丈夫去公司上班后的一整天里,她与孩子两人一直守在住宅区的一个房间里。母亲生怕让孩子出去玩耍会碰伤,所以几乎一步也不离开孩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孩子长到五岁上幼儿园为止。然而,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后还不到三天,孩子便开始讨厌去幼儿园,并且不再去了。母亲怎么说也不听。为此,她就去问幼儿园的老师,据老师说:这孩子只是稍稍地挨了点儿说,就像受了打击似的。另外,小朋友稍微做点恶作剧,也会使他感到害怕得不得了。
其实,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孩子在这之前,一直生活在无菌状态的"密封家庭"中,从未受过任何精神压力。为此,母亲不知如何是好,便去找精神科的医生咨询。医生说:"究其原因就是你对孩子过分溺爱。正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的自立意识完全没有培养起来。若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则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像样的大人。
但是,即便医生这样说了,她依然心中无数:现在究竟该怎么培养孩子才好呢?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因某个机会得知"生活探讨会"这一组织。在该会的诸多活动中,有一项叫"父母和子女共同寄宿的活动。"她与孩子便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其条件是:在二天的野营中,父母与孩子暂且各自分别生活。由于这位母亲和孩子以前从未分开住宿过,所以孩子感到恐惶不安,母亲见到孩子这样也十分担心。
然而,孩子与其同龄的小伙伴们不知何时起竟迷恋上了这样的野营生活--过去很少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过。另外,母亲也每天晚上参加学习会,通过与前辈、抱有同样烦恼的人的交谈,终于懂得了:让孩子在精神上自立起来该是多么重要!唯有这样做,才算得上真正的母子之情。这对从野营回来的母亲和孩子完全变了。孩子又重新上幼儿园了。虽说有时还和以前一样依赖母亲、动辄撒娇,但每当这种时候,母亲首先在与孩子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说:"自己做做看"、"自己动动脑筋"。不久,孩子习惯了母亲的态度,养成了什么事都自己做、自己思考的习惯。据说,现在已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且性格也有了改变,担任班委,带着同学一起活动。
这对母子的事例清楚地展示了:不即不离,即既不纠缠,也不远离的这种关系;对于人的成长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公司职员的成长。若努力要求自己贯彻"不即不离"的原则,那就能把握周围的各种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