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梦解读 |
|
正如一个人会有梦,一个文化也会有梦。正如用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解读一个人
的梦,在梦荒谬无意义的表面之下找到其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读一个
文化的梦,从而了解这个文化。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可以开拓出一个新的视角,
发展出一种新的文化研究的工具,从而可能得到一些新的发现。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当然那时的科学
界对梦有一种解释--它对任何事物都有解释。科学是对自然。人和社会的一种体系化的
释意活动,体系中不能不解释梦而留下空白--过去的理解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
规律的活动。在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
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如果你梦见
了被狗追,这什么意义也没有。”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梦的见解,而且通过释梦的成功的实践使这种见
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梦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隐藏
的意义。例如一个女人梦见一条蛇在追赶她,这也许表示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个男子对她
有性的侵扰(因为蛇的外型象男性性器,所以在梦里常作为性象征出现),也许表示别
的什么意义。通过心理学的释梦技术我们可以解读梦,知道在梦的隐藏的真意--梦的隐
意。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心灵或说精神不是一个单一的、
完全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活动的主体。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意识之外的,用弗洛
伊德的话说是:潜意识的。人自己的一些欲望。观念在潜意识中,人自己意识不到,而
它们却对人的行为有着潜在的影响。
潜意识的认识方式和意识不同,意识中的思维活动是逻辑方式进行的,而潜意识中
的认知是用另一种方式——弗洛伊德称之为:原发过程。——这是一种原始的“逻辑”,
一种形象的、感性的认知,一种形象的象征活动。梦就是潜意识中的主体用形象的象征
方式,用原发过程的语言所做的、达。
弗洛伊德之后,心理学开始了对梦的研究,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的对梦的理
解:梦是潜意识中的主体的原逻辑的象征体系。弗洛姆区分了“惯例的象征”和“偶发
和普遍的象征”。惯例的象征的示例是用“桌子”这个声音代表家具的一种,而偶发的
象征的示例是:一个人如果在某城市遭遇过悲哀经验,以后对他来说,这个城市的形象
就象征着悲哀。普遍的象征的示例是:火往往象征着活力、光明、能量等。火的形象可
以代表我们有相同特性的内在经验:热情、激动、智慧的光明、心理的能量等。
语言是惯例的象征体系,而梦是偶发和普遍的象征体系。梦是可以解读的,梦的解
读就是把梦的象征转化为语言。解梦就是对梦的“文本”的释意。一个男人梦见:“看
到果园里有苹果,正想摘。一只狗向他追过来”,当我们知道苹果往往象征诱惑,而狗
往往象征外在的法律,规范和内在的道德约束时,把这个梦解读为“他受到婚外的异性
诱惑,又受到道德的谴责”似乎是十分合理的。
文化是一个梦
荣格、弗洛姆等许多人的研究把梦这一现象由一种个体的心理活动引向了集体或社
会文化。
荣格指出,个人就像一个小群体。人类经历过的一切都在每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中留
下了痕迹——集体潜意识。在人们的梦里,有时会出现极为相近的情节,仿佛他们在梦
里讲着同一个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不同,但是故事是同一个。孩子或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会做梦,梦中有极为深刻的哲理和象征意义,这些哲理和象征意义是他们清醒时完全不
知道的。
荣格指出,这些梦来源于集体潜意识。每个人的集体潜意识中都存储着人类千万年
来的经验。不同的人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内容是几乎相同的,因为人们有共同的祖先,共
同的心灵史。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不仅出现于个人的梦,也同样出现在其他象征性的活动
中:童话、神话、传说、宗教、艺术都可以反映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我们感到最能触动
心灵的那些神话,实际上都是集体潜意识的象征活动。由集体潜意识中产生的梦有直觉
智慧,因此可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件。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战前,荣格的德国患者的梦中
经常出现“金色野兽即将出现”的主题。
弗洛姆指出群体就像一个个人,不仅一个个体有潜意识,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一
种文化就像一个人一样也有潜意识——社会潜意识。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观念、
象征体系,在社会中受到压抑,不被主流所认可,但是却依旧存在,成为文化中的一股
暗流。社会潜意识会在梦中出现,或在其他的象征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成为:流行的
风尚。
畅销书主题,有巨大影响的电影等。
因此,不仅个人有梦,集体、社会或一种文化也有梦。
所谓文化之梦有两种意义:一是这个文化中某些个人做的、特别有典型性的梦。这
些梦或反映出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或反映出这个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二是这个文化中
的其他象征活动,如神话、童话、传说、宗教、以及流行的风尚、畅销书主题、有巨大
影响的电影等。这些象征活动可以看成是广义的梦。我们可以用分析梦的方法分析它们,
从它们不可理解的外表后面找到意义。
分析文化中典型的梦和用释梦法分析文化中的其他象征活动就是解读文化之梦。
梦的兄弟姐妹
梦是潜意识的产物,如果说潜意识如同一个母亲,梦就是她的一个精灵古怪的孩子。
但是潜意识这个母亲决不是只有这一个孩子。
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非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潜意识的产物。可以说,他们
就像梦的兄弟姐妹。
他们和梦一样,使用是同样的原始的逻辑和象征方式。
因此,在我们现代人的日常思维看来,他们都像梦一样奇异荒谬。
他们和梦不同的只是一点:梦是一个人自己的产品,也只是一个人自己观看,而神
话、童话、民间传说、非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传播的。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像梦一样的象征方式,所以原始人之间
交流时,所用的形式也就是类似梦的方式,用形象化的事物,进而用神话和传说。
如果一个原始人看到邻家少年好像狮子一样威风勇敢,在他的心里,他就会把这种
相似当成相同,想“他是一只狮子”,看到这个少年被别的部落的一个少女强烈吸引而
不能自拔,他就会想“这个女孩是狐狸、或者蛇”。所以在原始人那里,梦的世界和醒
的世界是更相似的。
当他们之间交流时,他们也就会用同样的方式交流,他会对其他人说:“这个孩子
是个狮子,他肯定是,我看到过他一个人打败了十分敌人,不是狮子怎么可能做到?哎,
可是这个狮子被那个部落的一只狐狸或蛇,我还看不出她是狐狸还是蛇,被她给迷了。
他现在已经不行了,他饭也不吃、酒也不喝,总是围着她的房子转。”
而这样的交流就可能成为一个神话传说,一个狮子如何被蛇诱惑而失去力量的故事。
一个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非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梦的不同就在于此,通过人
与人的传递,神话越来越具有普遍性,能够反映大家的心理,从而得以不断流传。
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非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大众共享的梦,而梦是个人独
有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非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文学艺术作品不是原始人的作品。实际上,文学艺术作品虽然不是
原始人的作品,但是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白日梦成分,都是日常的思维
和人潜意识中的原始象征思维的混合。
文学作品中含日常思维越少,潜意识原始思维越多,它就越显的奇异不现实,越像
一个梦。
文学作品中含日常思维越少,潜意识原始思维越多,写作的过程就越像做梦——不
由自主、形象、生动。
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时,写到包法利夫人自杀时,福楼拜感到自己口里有毒
药的味道——他就是在做梦。
作家有时无法控制笔下人物的命运,比如不想写她自杀,但是却不由自主地写她自
杀,仿佛书中的人物确有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是潜意识的活动,而人对
自己的潜意识——例如对自己的梦——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一般的言情。武侠小说往往是较浅层的潜意识的产物,所以不很神秘深邃,对人的
震撼力也较弱。而一些伟大的作品是深层潜意识的产物,是原型形象的展现,所以神秘、
深邃,虽然我们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我们肯定会被深深触动。
例如,歌德的《浮士德》就是这类作品。浮士德就是一个原型形象,象征着永远追
求探索的精神。书中的魔鬼也是一个原型形象。所以我们说前一种作品“浅薄”,后一
种“深刻”,因为他们分别来自我们潜意识的“浅”和“深”处。
好莱坞被称为造梦工厂,也是有道理的。好莱坞的电影实际就是一个先由编刷做出
来,再让演员表演出来的梦。大众看了电影,仿佛自己做了一个梦。
既然神话。童话。民间传说。文学作品都和梦一样是潜意识的作品,我们可以用释
梦的方法来解释这些“大众的梦”。
西方文化之梦
作为对西方文化之梦的分析,可以用释梦方法解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是早期美国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方文化中影响巨大的作
品。人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感染力。这证明它来源于集体潜意识:一个人集体潜意识
的产物最容易打动别人,因为它唤起了别人集体潜意识中相同的东西。
老人冒着风浪到海上捕鱼,捕到了一条大鱼。因为鱼大大,船放不下,于是被捆在
船边。鲨鱼群追赶来吞吃大鱼。
老人和鲨鱼搏斗并往回赶,等到他回到岸边,已筋疲力尽,大鱼也只剩骨头了。故
事里有一个小孩,他想继承老人的事业。
阅读者在意识层面对这一小说的解读往往是:这个小说反映了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老人和大海,鲨鱼搏斗的结果,虽然没有把自己捕到的鱼带回来,但是他的精神
很伟而以释梦方法解读的结果是:这个故事里的海是潜意识的象征,它深不可测,变动
不定,它代表着个性意识的消失,代表着死亡。老人是面对死亡的人。他的态度是抗拒
死亡,和死亡斗争。鱼代表我们获得的东西,也代表生命本身。而一块块夺走鱼肉的鲨
鱼象征着时间——它把我们的生命一块块夺走。如果把这个故事当做梦,梦的隐意就是
“我们面对着死亡,面对着个性意识的消失和危险。我们的意识就像漂流在潜意识大海
上的一条小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而我们要和一切风雨搏斗,才能得到生命的收获。但是时间会一点点夺走我们的生
命,我们最后能得到的只有“骨头”,骨头代表死,也代表元生命的东西,例如枯燥的
理论。最后我们只有死,而新一代的人(由孩子象征)会重复这一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真正关心的主题是“死亡”(心理分析认为,实际上这
是他一生作品的唯一主题),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特点:抗拒死亡,竭力保持自己的
个性,采取斗争的方式;而骨子里是悲剧性的意识,因为斗争终将失败。由此我们可以
判断,一种悲观的,认为人生空虚无意义,思考死亡的哲学将在这种文化中逐渐兴起。
而观察现在的西方,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灾难片。电影中有龙卷风、地震、小行星撞
击地球。地球变成水世界、侏罗纪的恐龙复活害人等等。表面上主题不同,但是以梦的
解读方法看,这些电影的主题是相同的。每一种电影中的事物都象征着一种心理的事物。
土地象征着人的本能、人的集体潜意识。人的生命基础,象征着黑暗的不为人知的力量。
地震代表这种力量的爆发。水世界和海明威故事里的大海一样,也代表潜意识。世界被
水淹没象征着人的心理世界将被潜意识淹没——非理性的东西将淹没理性。复活的恐龙
是古老的动物,它象征着我们心灵中古老的成分。原始的思维。集体潜意识、非理性。
小行星代表外在于我们世界的力量,它象征着在现在的意识世界中还不存在,但是却将
从潜意识闯入意识的事物。外星人的意义和小行星一样。龙卷风代表的是自然的、非人
类的,毁灭的力量。总之,所有这些灾难片有同一主题:未来西方世界将有巨大的、令
人恐惧的改变,潜意识的、原始的、非理性的心理力量将占上风,秩序井然的现有世界
将被破坏。
但愿这只是一场恶梦。
中华文化之梦
我们更应该谈谈中华文化之梦。
每个文化的梦都有其特点。中华文化中的神话可以称为古中华文化之梦。
西方(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之梦主题是意识与潜意识、个性与共性、人与非
人的斗争。伊斯兰文化之梦主题是意外的财富(如阿里巴巴故事、阿拉丁的神灯)。
古代的中华文化之梦的基本主题是“救灾”。
我们熟知女娲补大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关于救灾的神话。
还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也是关于救灾的。羿射十日的神话也是救灾的。
关于“救灾”主题的神话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神话的主题。中华神话中的灾难不同于
西方,西方的灾难往往是一个对立的破坏力量引起的,而中华神话中的灾难往往是自然
失去平衡,天倾斜了、水泛滥了、太阳大多了,并且而中华神话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大
多是调节而不是斗争。女蜗补天而大禹疏导河流,只有羿采用的方法有攻击性,他射掉
了多余的太阳,但是他的行为本质上还是一种调节——人类需要适度的阳光。
由此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调和性。中华神话的灾难同样象征着人的心理状态——象
征心理失去平衡。而救灾的活动说到底是调节心态获得新的心理平衡的象征。
西方的现在和中国古代有一个相似点,都是灾难的“梦”开始出现。这象征着这两
个文化正处于相似的处境:
他们都是一个文明的顶峰,也就是说,都面临着走下坡的危险,都面临危机。
这预示着中华古文化可能会对西方产生更大的影响。分析现代中国人的梦,寻找典
型的梦和梦随时代的变迁,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不幸的是我们没有文革及文革前的中国
人的梦的详细资料。我只发现了近十几年来中国人梦的特点:前一段常见“赶不上火车”
一类的梦,近来“考试”一类的梦增多。
这些梦固然有多种可能的象征意义。不过常见的是:害怕“赶不上机会”(“赶火
车的梦”和“面临考验”)。
我们中国人都意识到了改革带来的机会,也体会到了自己面临着许多考验。
梦是原始的智慧,是用象征对世界的把握,它不是荒诞无稽的。对理解它的人,懂
得解读它的人来说,它是人心灵的语言。一个个人的梦可以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个人的心
理状态的知识,同样,一个文化的梦可以揭示这个文化的特点,这个文化的问题,这个
文化的现状以及这个文化将会有的未来。
解读文化之梦,就是解读这个文化中的人的心灵。
阿拉伯人之梦
每一个民族的梦,或者广义上的梦如神话、传说等,都有这个民族的特点,这个特
点和这个民族的性格有关,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很有趣的是,有些时候,一个民族
的“梦”,甚至似乎和他们的未来有关。
比如阿拉伯人的梦就是这样。我没有办法找几个阿拉伯人来,给他们释梦,所以我
释的是阿拉伯人的故事,阿拉伯人的文化之梦。
我在阿拉伯故事里发现了一个常见的主题,就是“发横财”。
我们最熟悉的“阿里已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是这样
的故事。
阿里巴巴和阿拉丁都不是靠自己劳动致富,而是靠从外人那里得到了意外的财富而
一变而富有。
特别是阿拉丁的故事,简直是阿拉伯人后来的命运的绝妙的写照。
阿拉丁是一个天真。顽皮并不勤劳的孩子。有一次,一个外国的魔术师来到这里。
这个魔术师知道在这里的地下有一个宝库,里面有许多珍宝,其中最重要的珍宝是一盏
神灯。魔术师可以用麾法打开地下宝库的门,但是,魔术师自己不能进去,要让阿拉丁
为他取宝。
魔术师用魔法打开了门,阿拉丁走进地下宝库,发现里面满是宝物。树上有黄金、
白银还有钻石。但是阿拉丁只拿了最珍贵的宝物———盏旧的油灯。这就是所谓“阿拉
丁神灯”,有了这盏灯,他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他只需要擦一下神灯,就会出现一个
魔鬼,他想要什么,只要和这个魔鬼说一声就行。谁是神灯的主人,魔鬼就为谁服务。
阿拉伯人在以后果然遇到了魔术师——科学家。在原始的象征中,科学家就是魔术
师。在中东文化中,魔术师不是那种在舞台上、演一些假的戏法的人,而是真有法术,
可以用魔力呼风唤雨的人。科学家就像这种魔术师。马克思也曾经把科学比为魔术。因
为,科学家以一种在较原始的人看来神秘的法术,应用一些神奇的器具,真的可以实现
一些奇迹。他们可以用一只钥匙,就让一个铁做的。名叫汽车的小房子跑起来,还可以
借助飞毯似的东西飞上天空,可以移山填海,而最特别的是:可以打开大地的门,而科
学家的确为阿拉伯打开了大地的门,也就是说,在大地上钻井。
在地下宝库中,最珍贵的宝物是油灯——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油、石油。这就是魔法
师(科学家)给阿拉丁带来的宝物——油井。有了油井这盏神灯,阿拉丁(阿拉伯人)
就想要什么有什么。
在故事里,阿拉丁和给他带来机遇的魔法师并不友好。
魔法师希望阿拉丁满足于得到金银,把神灯让结魔法师。但是阿拉丁当然不愿意,
他认为魔法师只是在利用自己因此对他也没有好感。——一直到现在,海湾战争等一系
列冲突也许仍可以说成是:阿拉丁和魔法师继续在争夺神灯。
那么,阿拉丁用神灯主要做了一些什么呢?故事里说:
阿拉丁爱上了一位公主。国王当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了,于是他要阿拉
丁盖起一座宫殿。否则不能娶她的女儿。而有了神灯,盖这个宫殿还不容易?于是,国
王惊讶地发现,一天之后,在原本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上,盖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如果你有机会到阿拉伯国家,见到了极为豪华的大厦,你要知道,那就是阿拉丁的
宫殿,是神灯为他建立的宫殿。
阿拉丁的故事仿佛一个预言,而这个预言今天完全实现了。
我们似乎可以说,阿拉伯人的集体潜意识,或说深层的直觉,早已感觉到在这片荒
漠的地下有一个和油有关的宝库,一旦有“外国魔法师”来,就可以为自己带来无穷无
尽的财富了。
一个神秘故事
有一位外国作家,写了一个神秘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主人公是一个水手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第一次随大人上船去玩。
他伏在甲板上看海,忽然他看见在船后有一条很大的大鱼。他指给别人看那一条大
鱼。但是没有人看见这条鱼。
大家想起来一个传说,说海里有一种怪物形状像鱼,一般人看不见。如果一个人能
看见它,这就是不祥的,这个人将因它而死。
从此这个人不敢再到海上,不敢再乘船。
但他经常走过海边,每次他走到海边,都能看见这条鱼在海里出现。有时他走在桥
上,就看见这条鱼游向桥下。他渐渐习惯了看到这条鱼,但是他从不敢接近这条鱼。就
这样他生活了一生。
在他很年老,面临死亡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到鱼那里去,看看到底会发
生什么。他坐上一条小船,划向海里的大鱼。
他问大鱼:“你一直跟着我,到底想干什么?”大鱼回答:“我想送给你珍宝。”
他看到大量的珍宝。
他说:“晚了,我已经要死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在海上。
在我小的时候,我读到这个故事,被深深地触动了。但是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个故
事象征什么,我觉得它象征着什么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对当时的我,这个故事
就像一个梦一样不可理解。
在我学会解梦后,我知道像这种让人感到神秘的小说,都是作家的较深层的潜意识
的产物,我可以把它当作梦解释。他看见在船后有一条很大的大鱼,他指给别人看那一
条大鱼。但是没有人看得见这条鱼。
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察见渊鱼者不祥。”在这里的海是潜意识的象征,
海像潜意识一样,浩瀚无边又深不可测,隐藏着无数的奥秘。大鱼就是大海的奥秘,是
潜意识中的精神的象征,直党的象征,大鱼就是我们所谓的“原始人”。
有些人和一般人不同,他们更容易见到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天才的艺术家就是这
样一种人。
如果一个人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他就注定了不能过一般人的生活。进入潜意识中
是有危险的。如果你的潜意识里存在着心理矛盾,你无力解决这样矛盾,又贸然介人太
深,你的心理平衡就会受到威胁。精神疾病患者实际上就是进入了潜意识。精神病人会
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种种人物鬼怪。而他们把这当成真的存在,
不知道这只是一种象征形象而已。精神病人就是“醒着做梦而又把梦当成真的人”。天
才的艺术家也说是可以进人潜意识的人,正是在潜意识中他们才获得了那么多新奇的想
像。所以天才艺术家很像精神病人,他们和精神病人的区别在于:精神病人已经完全不
会和一般人沟通了,艺术家还会;精神病人在潜意识的世界里充满了恐惧等,天才艺术
家在潜意识世界如鱼得水。
那个孩子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鱼,就让大家担心他,如果一个人能看见它,这就是不
祥的,这个人将因它而死。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也可能成了精神病人,也可能成了
艺术家,即使成了艺术家,他也可能像许多艺术家一样饥寒交迫,像梵高一样几乎饿死。
于是,他不敢再到海上,不敢再乘船。
“但他经常走到海边,每次他走过海边,都看见这条鱼在海里出现。有时他走在桥
上,就看见这条鱼游向桥下。他渐渐习惯了看到这条鱼,但是他从不敢接近这条鱼。就
这样他生活了一生。”也许他从此找了一个一般工作,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经常
走过海边,经常体验到潜意识和艺术的冲动,也许还玩票似的玩过艺术,但是他不敢让
自己投入大海。
在他很年老,面临死亡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到鱼那里去,看看到底会发
生什么。没有人能永远逃避自己,既然他天生就可以看到潜意识,他总有一大会忍不住
去探索它。
他问大鱼:“你一直跟着我,到底想干什么?”
大鱼回答:“我想送给你珍宝。”
他看到大量的珍宝。
他说:“晚了,我已经要死了。”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固然有危险,更有无尽的珍宝。如果那个人早进入它,他也许
已经是艺术大师了,而且他的心灵一定可以更丰富了。
我们释梦,就是进入大海。不过,不是自己盲目闯进去,是在释梦技术这一指南针
的指导下进入,我们可以没有多少风险,而得到极大收益。
重现本来面目
我没有看过根据民间传说拍摄的电影《兰陵王》,只是听别人讲了讲情节,而这个
故事却这么深地打动了我。过了这么久,我还是忍不住要为它写下一点什么事。
兰陵王传说是这样的:兰陵王本是部落中一个勇敢善良的少年。他相貌很俊美,不
幸的是他的相貌却咸了他的障碍。在战争中,敌人轻视他。尽管他很勇敢,但还是没有
威势,他失败了。苦恼的他想寻找一个新的面目,他找到了,那是用神木刻成的狰狞的
面具,他戴上了这面具,成了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但是新的不幸又降临了,面具占有
了他,他成了像面具一样残酷无情的暴君。他无法摆脱这一面具。
故事的最后,是他的母亲以死以血的代价才唤醒了他,使他摆脱了这可怕的面具。
原始的传说之所以很能打动人,是因为它所说的是人的心灵史,是人自远古以来,
一代人一次次经历的心灵的路程,因而它能唤起人们心中最深处的共鸣。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在每个人的无意识中,“容纳着从我们祖先的生活中积累起
来的丰富财富。如果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把它设想为集体的人……掌握了人类
一二百万年的经验……会做千百年前的;日梦。他经历过无数次个人。家庭。氏族和人
群的人生。”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我们都曾有过兰陵王的经历,都体会过他的烦恼和痛
苦,而且在今天我们仍旧经历着兰陵王的痛苦,一个主题,从远古到今天在一次次被重
复。
表面上很奇怪的神话和传说,如果用心理学破译,实际上是对人类心灵历程的写实。
当代每一个青少年都和他一样,天真纯洁,勇敢无畏,和他一样,他凭真实面目在
社会中难以成功。于是兰陵王戴上了面具。面具象征着一种伪装出来的情感。当代每一
个青少年在刚刚进入社会时,都发现自己不可能完全表现真实自己,而必须表现出某种
样子,从而给别人一个合适的印象。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无形的面具。兰陵王的面具是凶狠的,也许当代青年的面具是谦
和的,但是作为面具是一样的。社会还在鼓励青少年戴另一种面具,这就是社会角色—
—你是什么人,就要按这类角色的方式行为去做。
故事中,兰陵王的面具后来摘不下来了,他的面具象个水蛭一样附在他的灵魂上,
他成了一个像面具那样的残暴的人。这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一个人长久地装扮成什么
样子,扮演什么角色,他就会被这个样子这个角色所占据,他会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
天长日久,渐渐他会没有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可以见到这类人吗?他
们已变得如此“适应社会”,已圆滑到了如鱼得水的地步,他们如此自然地扮演他的角
色,以致于那好像成了他的天性。他们会很成功,有名、有利,但是我们和他自己都隐
隐感到他缺了什么。实际上他们缺的是本来面目,他们也许很谦和,因为他们戴的是
“笑面面具”,但是和兰陵王一样,他们已失去了真的感情。
兰陵王传说中,他的母亲以生命为代价终于唤醒了他,使他恢复了本来面目。这象
征着,让一个已戴惯面具的人恢复本来面目,重新得到真感情很难。只有被亲人的强烈
的爱触动,被强烈的痛苦(类似母亲死去)所触动,才能突破“面具”这一屏障。摇滚
歌手崔健唱到:“给我一点爱吧,我的护士小姐,给我一点刺激,我的医生老爷,因为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戴惯了面具,人就会“没有感觉”,因为他的肌肤已经被面具
盖住了。而治好“没有感觉”也是要靠“爱”和痛苦“刺激”。但是,这一回归本来面
目的道路是很艰难的。
曾经有个皇帝令大臣写一部历史给他看,大臣写了一部几百卷的史书。皇帝嫌长,
让大臣简缩。过了几年,大臣简缩到几十卷,皇帝还是嫌长;大臣又用了几年简缩为几
卷,皇帝仍不满意,于是一简再简。最后,皇帝快死了,他让大臣用一句话写完人类的
历史,于是大臣说:“人们出生。受苦。死去。”
历史的外貌千变万化,而其实质很简单,一代代人做的事实质上都差不多。用“受
苦”两个字概括大简化了。但是仅用短短的兰陵王传说,却可以写出不知多少人的心路
历程。
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兰陵王的难题:如果我们永远像孩子一样不戴面具,在人生的战
场上,我们会失败。如果戴面具,我们会成功但是却失去的自我,失却了本来面具和真
情真感。也许较好的解决是,去战场时戴上面具,扮演自己的角色。回家后就摘下它来,
恢复本来面具。
但是这样做也很难。因而我们需要时时保持警觉,一定要时时留一些时间,让自己
面对真实自我,一定要常常真诚待自己的亲友,一定不要忘掉摘下面具来。不然,你会
陷入兰陵王的危、中,失去本来面目。
易经中的梦象
以梦的解读方法去看易经,也会有一些发现。
《易》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几部著作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几部著作之一。以汉
代开始易学就兴盛于中国,二千年以来研究易学的著作汉牛充栋,几乎绝大多数古代学
者都对它有所研究。后来,《易》被称为《易经》,成为科举取士中的必修课,读它的
人就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易经的各个方面都曾被无数才智之上苦心研究过。在今天,
我们试图在易经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已不是件容易事,获得较大的发现更好像是天方夜
谭,如果说是由一个并非专攻古文的人获得较大发现,那可以说像是个笑话了。
但是我还是斗胆提出我的一个初步发现,那就是,易经中卦辞和父辞有些是对梦境
的描述。我更进一步提出假说:
易经的一个来源是占梦的著作,易经中大多数卦辞和爻辞以及占断是梦和对梦的占
断。占梦和龟占、蓍草占相结合构成了易经。
这是个极简单的发现,但是,以往却几乎没有什么人看到这一点。这类事在科学发
展史上其实极为常见。许多大科学家看不到极容易被看到的事实。原因往往是,他们的
思维受固有定势的影响,已经紧紧粘附在旧的思路上了,因而也就不容易转换到新思路
上。
如易经,其中有哲学、有伦理,有数术,吸引着无数学者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但学
者们却较少作为一本占卜的书去看易经。而江湖术士虽然努力用它卜卦,却少有人对它
的起源和演变这类问题感兴趣。因为,此书作为占卜书的最基本的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
如果我们抛开二千年来人们对易经的一切注解。评论和衍化,用看古代卦书的眼光
看它,我们就会很容易接受这个论点;它包含占梦的内容。而不用占梦书去解释,许多
经文将不可理解。
下面我们对卦辞和爻辞予以初步分析。
易经包括二个部分。一是本文部分,称作经;二是解说的部分,称作传。经由六十
四个卦以及所附的卦辞爻辞构成,据说是由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时所著。也有人说交辞
不是周文王写的,而是周公写的。但无论如何,经是易经中更古老的部分,我们探讨关
于易经的来源的问题,经是更可靠的。易经的传包括象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
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相传为孔子的著作。
传只是孔子作为后人读《易》时的读后感,对理解易的来源来说,传的可靠性就差
多了。
易经的卦辞和交辞,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某个形象或事件的描述,
第二部分是吉凶的占断。
如:履虎尾,不咥人,亨。(履卦卦辞)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履虎尾,不口至人”(踩了老虎尾巴,老虎没咬人),这是一个描述,二是
“亨”(顺利)这是一个占断。
再如:出涕沦若,戚嗟若,吉。(离卦,六五交父辞)
可分为“出涕沦若,戚嗟若”(哭得泪水直流,一阵阵叹气”,和“吉”(吉祥),
这二部分。
大多数卦辞都没有前一部分,只有详细的占断。
如:乾;元,亨,利,贞。(乾卦卦辞)
据刘文英先生考证,贞就是古代的“占”字的别体。这卦辞的意思是:乾卦,万事
顺利。没有描述什么形象。
再如:咸,亨,利贞,取女吉。(咸卦卦辞)意思是,咸卦,顺利,娶妻的人占卜
吉祥。也没有描述什么形象。
而大多数交辞却都有前一部分。
如枯杨生禾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大过卦九二爻交辞)
前一部分“桔杨生禾弟”(枯杨柳生出新叶),后一部分“老夫得其女妻,元不利”,
(占断老人娶到了年轻妻子,没什么不好的。)
描述部分是什么?
如果按过去的认识,说易经只是从龟占或春占中发展出来的,那么这本占卜书的卦
辞父辞似乎应该是没有前边的描述部分才更合适。
龟壳烧出乾卦来,占卜者说,是乾卦,什么事都会顺利。这合乎情理。卦辞,特别
是爻辞,又何必加上一段描述的话呢?比如某个人决定不了该不该结婚,就抛硬币决定,
正面就结婚,反面就不结婚。结果抛出正面,他决定结婚,他会说:“正面,还是结婚
好。”但是他不会这么说:“正面,枯柳树发了个芽,我还是结婚好。”
我们相信,易经的编著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写上这样一段话。那么这段话是什么呢?
有这样一些可能性:
1.龟壳被烧烤时显示的形象。
2.是实际发生的事或是当时占卜者实际看到的形象。
3.是一个比喻,或者是一个梦。
这段描述倒底是哪一种呢?或者说它是否有些是龟占形象,有些是实际事件,有些
是其它二种内容呢?对此很难下一个肯定的结论,但是,在我看来,它是梦的可能性要
大一些,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的理由。
描述部分不适于作其它解释
如果我能证明描述部分不适于作其它解释,或至少证明部分卦辞和交辞的描述部分
不适于作其它解释,这就可以初步证明这些描述只能是对梦境的描述。
下面我将尝试这样做。
1.描述部分不适于解释为龟占的形象。
最早的占卜主要方式是龟占,也就是烤龟壳,根据壳上的裂纹判断吉凶。这些裂纹
也的确构成一些形象,那么,卦辞和交辞中的描述部分是否就是描述这个形象呢?例如
“履虎尾,不口至人”是否就是龟壳上显示出的一个图形呢?是否原来龟占时,这个图
形的出现表示吉祥,后来,易经编著者把这个龟占的内容编人易经了呢?对这一假定,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理由是:
1.龟占时绝对不会根据如此复杂的形象去判断吉凶。
“履虎尾,不口至人”,这个形象是很复杂的,包括一只虎的形象,一个人的形象,
人的脚还踩着虎尾,虎的头还不对着人。烧烤一只龟壳,在某一次偶然出现类似这样的
图形或许可能,但是这种图形不可能常常出现。作为龟占的经验总结,总结出这么一条
说,“如果出现好像一个人踩着虎尾巴,虎却不咬人的图形,占断是吉祥顺利的,”这
是不可能的。同为这种总结没用,也许几千几万次也烧不出一次这样的图形。龟占肯定
要采用一些更常见的更简单的图形作为占断的基础。
我们可以合理地断定,某种龟占是根据裂纹的断续占断吉凶的,连线“——”和断
线“一一”是基本的图形,由一组这样的线构成的图形就是龟占的图形,如三,代表水。
蓍占是在龟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们可以假设,周文王被囚禁时,极想占卜自
己的命运,但身在狱中无法烧龟壳,便找了些蓍草棍(也许是从草席上抽下来的)用它
来占卜,并且把蓍草的数目和龟占的各个图形联系了起来。把不同的数目指派给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这些图形,又进一步把二组图形叠加形成一些稍复杂的图形,
如三、然后据此占断。
也就是说,龟占的形象,在易经里转化成了卦形。如三,好像上下牙咬着东西,这
一卦卦辞的意义就是表示“咬”,就是对这一图形的描述。因此,卦辞和父辞里的描述
部分,如噬嗑卦第一交的交辞中的描述部分“履校灭趾”(“脚镣伤了脚趾”,就不会
是对这一龟占图形的描述。三这个形象,怎么也不像脚镣伤了脚趾的样子。
总之,龟占的形象转化为卦形,并用卦名来描述,卦辞交辞的描述部分不描述它。
2.有些描述部分不适于解释为实际事件或实际形象。
古人相信征兆,相信一件事的发生可以预示另一件事。
例如,喜鹊在门前叫这件事,预示着有喜气到来。而猫头鹰叫则预示着灾祸。如果
我们把描述部分解释为征兆,也就是有预示意义的实际事件,则至少在理论上是能自圆
其说的。
但是,卦、交辞中的描述部分,并不都像是征兆。如果说易经的确像记载所说的,
主要是文王所做,那么用征兆解释也不合理。一个被囚禁的人,所能看到的东西很有限。
描述部分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他所不可能在狱内见到的。而即使说文王创作易经时归纳
了民间关于征兆的说法,有些描述也不好解释。
例如,睽卦上九,见承负涂土,载鬼一车,遇雨吉。见到猪一身泥,拉着一车鬼。
怎么可能古人会说:如果你见到一只满身是泥的猪拉了一车鬼,那么你出门赶上下雨是
吉利的。因为难得会有谁见到这种征兆,除非他有幻觉,所以这种征兆毫无价值。如果
只说见到猪一身泥预示着什么什么,才是更合理的征兆性语言。
再如,“大过卦上六,过涉灭顶,凶。”淌水过河水没了头顶,凶。这又是一句废
话,水淹没了头顶当然凶,但水淹没头顶本身就是灾祸,它不是另一个灾祸的征兆。
另外,许多中国人极为相信的征兆,比如日食预示灾祸,地震预示战争,喜鹊叫预
示喜事等等,在易经中都没有出现,这也说明描述部分不是征兆。不可能说周文王时人
相信的征兆,和过后并不很久的春秋时期的人相信的征兆就完全不同了。也不大可能周
文王不把日食等重要预兆收入易经内。然而,如果把这些描述说成是一个比喻,或一个
梦都是说得通的。但是解释为比喻相当来说不很合适。因为用“履虎尾,不咥人”这种
少见的事情做比喻,不如用一些更常见的事。再如“旅卦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
号口兆,丧牛于易凶。”如果作为比喻,把什么可以比做先笑后哭呢?
描述部分很像梦。
有些卦的描述部分,明确提到了“梦见什么如何”,这些描述当然是梦。
有些卦的描述部分,和古代流传下来的释梦书中的条目或古人释梦的例子极相似,
例如:“困卦六三”的描述部分有这样一句:“人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新集周
公解梦书》中有:“梦见宅空者,主大凶。”再如:“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新集周公解梦书》中有“梦见龙飞者,身合贵”。
一卦中各交的描述,往往是同一形象的不同状态,比如乾卦是龙的七种状态:潜藏
的龙,看见在田地里的龙,在渊中的龙,天上的龙……。渐卦则是:大雁落在小河边,
大雁在石头上吃东西,大雁在树上……。这种形式极像一本梦书:梦见大雁在地上如何,
在树上有如何。
用释梦的方式解释易经的描述。如果我们把易经的描述部分当做梦,用释梦的方式
解释,解释出的结论和易经的占断有很高的一致性。
例如:“屯卦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按梦来解释:
骑马可以是一个性的象征。因此梦见骑马,对应白天的婚姻是很恰当的,而且表明
了梦者的生理愿望已经有一定程度,这对婚事成功是个有利因素。这和卦中占断:“往
吉元不利”是一致的。反之,如果梦见“屯如禀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四)
描写的状况,说骑马走得极为艰难,求婚的人弄得像强盗一样,这种梦虽然也是性象征,
但是同时有困难,强求的特点,相对就较难成功。卦中占断是:“女子占不字,十年乃
字。”一时还结不成婚。卦的占断和释梦也是相似的。
再如“大过卦·九二,枯杨生禾弟,老夫得其女妻,元不利。”梦见“枯杨生禾弟”,
老树长了新叶子,象征老年人重新恢复青春。“老夫得其女妻”,老夫得到了年轻妻子,
也同样象征着老年人恢复青春。进一步,老年人象征着精力衰弱,而枯杨生禾弟,老夫
得其女妻则象征着一个人(未必年纪真老)精力得到恢复,这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象征。
卦上占断为:元不利,和梦的解释也是一致的。而“大过卦·九五:
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和九二父不同,枯老的树上开出了花朵,花象征女性,
所以这个象征代表的和九二爻有性别差异。
再如,“井卦各交”,就是各种有关井的情境,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梦见井的种种
具体情境,可以这样分析:
正如我们前边所说,梦见井,往往象征着内心的泉源,心理力量的源头,一种滋养
等等。但是同是梦见井,上下文不同,意义也不尽相同。假如梦见井水浑浊,梦见旧井
可能已半干,一般象征着心理潜能没有得到开发,这不是很好的心理状态。而“井卦初
六”正是井泥不食,旧井元禽。这一交的结果是得不到滋养。再如,梦见井水清澈但是
没有人喝,我认为象征着心理能量没有被使用。而易经中则说,“井谍不食,为我心恻,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即是说,如果国王是明君,你可以有福,否则你会怀才不
遇,也很可惜。以梦来解,易经这样解也是对的。只是易经没有提到梦的更深一层意义:
你只有自己提升了心理能量,才会得到机遇。清清井水象征你的能力,它能不能被使用
不仅在于国王,也在于你自己。
梦书与易经的“亲缘”。
我们认为易经中的描述有些是梦象,那么我们必须说明,为什么梦象会进入易经?
我认为,这是古人用龟占、梦占等占卜方式相结合而造成的结果。
为了保证更可靠,古人同时应可多种占卜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用八
卦以至六十四卦占卜时,也会参考占梦的结果。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要对照这二种占
卜方式。对照的结果,自然是将有类似的占断的放在一起,相互参照。我认为就是这样,
古人最后把梦书的内容放进了易经,按六十四卦把常见的梦象进行了分类。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假设传说中周文王被囚期间创造易的事件是真实的,那么,被囚
的他在占吉凶时,当然除了用蓍草,最方便的就是释梦了。因为被囚的人,最有时间去
做梦。
当然,我们说易经中有梦象,也并不是说易经中所有的描述部分都是梦象。有些显
然不是梦,如“帝乙归妹”,是典故,还有一些是不是梦很难说清楚。
易经中藏着一本梦书,这个假设是否成立,还需要研究者去进一步探讨。本书的说
法,不能称为定论不过,至少可以对这一有趣的题目加以思考,也许你也会有新的发现。
在《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一书中,刘文英先生也关注到了梦与易经的关系。有兴
趣的读者不妨读一读。
|
|